電鍍鎳標牌的工藝流程涉及多個步驟,從基材預處理到最終的后處理,每個環節都直接影響成品的質量和外觀。以下是詳細的工藝流程說明:
1. 基材選擇與預處理
- 基材選擇:常用銅、鐵、不銹鋼、鋅合金等金屬,需確保表面平整無氧化層。
- 除油脫脂:
- 化學除油:使用堿性溶液(如氫氧化鈉、碳酸鈉)浸泡,去除油污。
- 超聲波除油(可選):對復雜結構標牌更有效。
- 酸洗活化:
- 用稀鹽酸或硫酸浸泡,去除表面氧化物,形成活化表面。
- 銅基材可用10%硫酸;鐵基材需防過腐蝕。
2. 電鍍鎳工藝
- 鍍鎳槽配置:
- 主鹽:硫酸鎳(NiSO?·6H?O,200-300g/L)。
- 導電鹽:氯化鎳(NiCl?·6H?O,30-60g/L)或氯化鈉。
- 緩沖劑:硼酸(H?BO?,30-40g/L),穩定pH值(3.5-4.5)。
- 添加劑:光亮劑(如糖精)、潤濕劑(十二烷基硫酸鈉)等。
- 電鍍參數:
- 溫度:45-60℃(光亮鍍鎳需更高溫度)。
- 電流密度:1-5 A/dm2,根據標牌形狀調整。
- 時間:10-30分鐘,厚度通常5-20μm。
- 鍍液維護:
- 定期過濾鍍液,補加主鹽和添加劑。
- 防止雜質(如銅、鐵離子)污染。
3. 后處理
- 水洗:鍍后立即用去離子水沖洗,防止鹽殘留。
- 鈍化(可選):
- 鉻酸鹽鈍化(提高耐蝕性,但環保限制多)。
- 無鉻鈍化(如鉬酸鹽、硅酸鹽)。
- 干燥:熱風烘干或離心脫水,避免水漬。
- 封閉處理(可選):
- 噴涂透明清漆或UV涂層,增強耐磨性。
4. 質量檢驗
- 外觀:表面均勻光亮,無毛刺、起泡或發黑。
- 附著力:百格測試或彎曲試驗。
- 厚度:渦流測厚儀或金相切片檢查。
- 耐蝕性:鹽霧試驗(如24小時無銹蝕)。
5. 特殊工藝(可選)
- 雙層鎳:先鍍半光亮鎳(低硫),再鍍光亮鎳,提升耐蝕性。
- 鎳封:在光亮鎳層上鍍含微粒(如SiO?)的鎳層,為后續鍍鉻做準備。
- 電鍍黑鎳:添加鋅鹽(如ZnSO?)和硫氰酸鹽,形成黑色裝飾層。
注意事項
- 環保要求:含鎳廢水需單獨處理(如離子交換、化學沉淀)。
- 安全防護:操作時穿戴防酸手套、護目鏡,避免鍍液接觸皮膚。
- 基材適配:非金屬標牌(如塑料)需先化學鍍鎳活化。
通過嚴格控制各環節參數(如pH、溫度、電流密度),可確保電鍍鎳標牌達到優異的裝飾性和功能性。實際生產中需根據標牌材質和用途調整工藝細節。